一、申报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的企业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:
1. 企业是在江苏省境内注册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(截至2021年12月31日)的制造业企业。
2. 企业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,诚信守法,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、环保、质量事故,无严重失信行为。
3. 企业申报的车间在2022年6月30日前已建成并正常投产使用。
二、申报的车间需满足以下条件:
1. 智能装备全面应用。
车间应在加工、检测、仓储、配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,全面应用智能装备,推动设备联网,关键重要装备实现远程监控。通过各类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、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,装备和软件的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。
2. 生产物料精准配送。
车间建设仓储管理系统,集成智能仓储装备,并应用条形码、二维码、射频识别、智能传感等技术,实现物料自动出入库;应用智能物流装备,集成视觉/激光导航、室内定位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动态配送、自动配送和路径优化。
3. 生产过程实时管控。
推动数字孪生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生产、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,依据生产计划、工艺、资源状态、约束条件等自动生成车间作业计划,通过对资源配置、加工过程等信息的实时采集、可视化呈现和智能分析决策,持续调度和动态优化车间作业,并实现异常事件自动预警、快速响应与自动恢复。
4. 生产信息跟踪追溯。
生产过程广泛采用识别传感、定位追踪、物联网、5G等技术,实现对车间物料的单件或批次跟踪与防错校验,将生产过程订单、物料、工艺、装备、人员、质量等信息关联标识,实现生产过程信息追溯。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检测设备,实现产品质量的在线检测、自动判读和趋势分析。
5. 能源消耗智能管控。
根据车间实际建立水、电、气等重点能源消耗的动态监控和计量,对高能耗设备能耗数据开展统计与分析,制定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。对于高能耗车间,应建立产耗预测模型,实现能源的优化调度和平衡预测,有效指导生产作业。
7. 综合效益明显提升。
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后,劳动强度大幅降低,工作环境明显改善,生产效率明显提升;不良品率显著降低,产品质量明显提升;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显著降低,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;节水节材量显著提高,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。
8. 车间内外联动协同。
企业应根据生产和经营管理实际需求,实现生产管理系统与计划、采购、仓储、工艺(研发)、财务等信息系统的集成,达成车间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管理流程的一体化。